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依山而建、傍水而生。作为滇黔商贾曾经的重要通道之一,这个坐落于北盘江畔的传统布依族村落,正以自己对“桥”的独到见解,续写着新征程上的发展之“路”。
近年,花江村积极在山川峡谷、民族文化与乡村建设发展中寻找突破口,积极探索了“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桥旅融合”等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每逢节假日,向下赏花江、寨内听研学、向上看高桥已成为众多游客、研学团队打卡的首选之地。
01
古道铃响马帮忙
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藏区,素不产茶。而作为茶叶发源地的西南地区,自古茶产丰富。鉴于特殊的供需关系,大量茶商、马帮因“茶马互市、马帮运输”,久而久之便在崇山峻岭间走出了一条“贸易之路”,后称为“茶马古道”。
小花江峡谷风光来源:黔西南日报图库
“吆马哥,吆马郎,上驮盐巴下驮糖。”作为贵州通往云南的必经之地,平街乡花江村一江狭长的碧水穿行而过,两岸峭壁如削,地势奇峻雄壮,自古也是马帮歇脚、养神的重要驿站。
马帮铃声不断,人流交织,平街乡也建起了旅店、餐馆,村镇因商贾往来而兴。
花江村刘伟摄
崎岖道仄鸟难飞。平街乡茶马古道遗址起于营盘村,止于花江村铁索桥,全长约16公里,是古人用智慧和汗水“走”出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山间青石铺就的驿道上马蹄印依稀可见,“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时刻提醒着后世莫忘往昔创业之艰辛。
2013年,茶马古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街乡茶马古道同时作为贵州省40个茶马古道文物点之一。
02
铁索连接今昔事
花江铁索桥扣挂于两山之间,桥长71米,宽2.9米,由14根铁链3668个钢环串缀而成,距水面高度约70米,犹如一道彩虹倒挂江面。
重建的花江铁索桥桂松摄
岸上铭刻为证:为黔滇交通要枢。南岸有“铁桥跨汉”“盘江飞渡”摩崖石刻;北岸有观音石像、土地公庙、朱道台石像、铁拐李石像及大量明、清时代的诗文石刻,是全国遗存不多的古铁索桥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1935年,红一方面军前卫部队渡过北盘江后,为掩护中央红军纵队安全撤离,红三军团从兴仁派兵在此设防,凭借天险堵截关岭安顺一线之敌。4月,红三军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率部驻守花江铁索桥,掩护红军过贞丰县后,写下《急军令·抢渡北盘江》:“北盘水吼山河震,敌岸陡峭插入云。大军东去夺要津,出奇兵,雷击电闪占白层。连克贞丰下兴仁,风扫落叶马不停。挥戈者相守关岭,断后阵,机关算尽未得逞。”记载了当时红军过贞丰的情景。
贞丰花江铁索桥王国华摄
近年来,贞丰县先后实施以红色文化走廊、花江铁索桥红军阻击战遗址陈列馆、红色文化教学研培基地等内容为主体的花江铁索桥红军长征阻击战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其中,以贞丰花江铁索桥红军长征阻击战遗址公园为主体的小花江景区,202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
目前,花江铁索桥仍作为峡谷间的交通要道,为关岭、贞丰两地的群众提供往来便利。依托旅游带动,花江村打造研学基地1个,新建农家乐3家,民宿18家,后期会有更多的经济活动和项目开展,“茶马古道”与“红色”铁索桥的经济文化价值正在不断延伸拓展。
03
桥旅融合新名片
曾经阻碍发展的两岸绝壁,现如今,花江峡谷大桥正“一桥飞架”。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位于贵州省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五里村与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之间的花江峡谷大桥横跨北盘江,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邓鹏摄
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1420米,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建成后将超越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作为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桥旅融合重点项目,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首个集桥梁观光、高空探险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也是正在打造的“贵州西南部第一旅游门户、全国桥旅融合新典范、世界峡谷极限运动胜地”又一特色名片。
桥梁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贞丰县把花江村独有的浪漫与不屈的创业精神充分整合,进一步在桥上做足文章,把研学、文体、博物馆、高空餐饮、极限运动等一系列元素进行创新融合,不断拓展康养、文体旅融合发展路径,让桥不仅仅是桥。
今年6月,花江峡谷大桥安装智慧缆索刘力维摄
2024年6月,大桥第一条智慧主缆索股成功安装,迈出了悬索桥智能健康监测创新赋能的关键一步。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百载峥嵘岁月,每一段道路都连接着前进的使命,每一座桥梁都承载着发展的梦想。从人背马驮到高速纵横,从红军长征的连心桥到承载乡村振兴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水悠悠依旧,但两岸早已换了新颜。
这里是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缩影。这里见证着历史、改变着命运,“桥”得见未来和希望。
(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忠胜 通讯员 王定惠 石秀发)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